新港澳休閒農業區位於宜蘭縣頭城鎮北端的濱海地區,包含港口、外澳及更新三個里,因此而稱為「新港澳休閒農業區」。北起北關海潮公園,南至烏石港及蘭陽博物館之南端新聚落,東臨太平洋,西含北關農場及頭城農場。
本休區為全台唯一涵蓋農業及漁業之休閒農業區,推廣重點在於結合山海與漁業體驗,讓遊客深入了解在地地方特色,由海岸線及山邊地形圍塑出來的狹長型基地,具有淳樸的漁村風情、農村景觀,岩岸及沙岸風光地形景觀。頭城鎮外澳海灘近年來成為遊憩重點,每年夏天吸引大批人潮戲水衝浪並增設為本遊客諮詢服務中心之用,發揮服務遊客及推廣行銷地方產業最佳效益。
本區由頭城綿延多變之海岸線以及山邊地形圍塑出來的狹長型基地,產業發展、地形景觀都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環境發展,具有漁村風情、岩岸及沙岸風光,更有淳樸的濱海農村景觀。
以頭城海濱及農業地區發展休閒農漁業為主題,運用當地之農業與漁業、山區與海景等既有資源,藉由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的方式促進當地傳統農漁產業轉型,並整合串聯頭城海濱地區之農漁產業特色及景觀生態資源,以創造建構出宜蘭地區最具特色且優質的農漁山海休閒農業園區,讓國人透過此園區對頭城濱海地區之美與內涵能有更深度的認識與體驗,亦促進當地之經濟與居民生活環境獲得提升。
「更新」原名「梗枋」,早年是進出蘭陽平原的咽喉,北通三貂,南達烏石港,是鎮守北關的要地。「梗」在閩南語中是阻擋的意思,「枋」字則是木板,據推測可能是由於漢族先民曾在此地設置攔阻木板,防範原住民的侵犯因而得名。不過根據當地耆老的說法,「梗枋」是很直接的閩南音譯,即「山硬硬的崩落下來」。梗枋里在清代屬於梗枋庄,明治三十二年(1900)將梗枋庄分為梗枋、匠寮、石空、山羊洞四庄,次年將四庄重新併為梗枋庄,大正九年(1920)以梗枋庄為名,包括梗枋、石空兩村落,光復之後,改為梗枋里。民國五十八年(1969)十月三日,芙勞西颱風來襲,梗枋區內之山坡地「硬崩」(崩塌)之後,為應當地居民的要求因而更名為「更新里」,有期待新生之意。
更新里位處頭城鎮的北方沿海地,風景秀麗,並經中央選定為富麗漁村及富麗休閒農村建設輔導重點村里。梗枋里內除梗枋漁港外,亦有頭城及北關二座休閒農場,假日遊客絡繹不絕,是一個休閒渡假、採買海鮮的好地方。
「港口」以其位於烏石港之口而得名。本里在清代屬於港口庄,明治三十二年(1900)將港口庄分為港口、港口崎二庄,次年將該二庄與外澳、好逍遙、三份六等三庄重新併為港澳庄,大正九年(1920)改為港澳庄,包括港口、外澳兩村落。光復之後,港澳庄正式分割為港口里與外澳里。
目前港口里內略可分為南、北港口兩個聚落,北港口人口數量較多,並以董慶寺為聚落發展中心,南港口則以福德祠為發展中心。民國八十年與港口里相鄰之烏石港重新改建,新建的烏石港區除具漁港機能外,並成立觀光漁市場,而與烏石港相鄰規劃多時的「蘭陽博物館」業已完動,未來港口里可望成為宜蘭另一處重要觀光休閒據點,繁榮可期。
「外澳」以其位於烏石港之外的灣澳而得名。外澳里在清代屬於外澳庄。明治三十二年(1900)將港口庄分為港口、港口崎二庄,次年將該二庄與外澳、好逍遙、三份六三庄重新併為港澳庄。大正九年(1920)改為港澳庄,包括港口、外澳兩村落。光復之後,港澳庄正式分割為港口里與外澳里,並以港澳溪做為外澳、港口二里的界河。
外澳有大澳、小澳之分,海岸線狹長,里內有美麗的沙灘,夏天可以游泳,平時也能海釣,外澳里可說是一處海邊遊樂天堂。目前東北角風景管理處正在外澳沙灘上興建烏石海水浴場服務中心已完工,將可為外澳及相鄰之港口地區帶來另一波海上遊憩熱潮。
宜蘭頭城的外澳就在烏石港北面,是一處平坦的沙灘,雪白的浪花一波波地打上岸來,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龜山島的身影隱約可見,真是無限風光啊!除了弄濤戲水,這裡還有著結合刺激、技巧、難度於一身的極限運動,諸如飛行傘、衝浪等需要膽識的活動,來一趟頭城外澳沙灘,上天下海,三度空間的運動任君選擇。夜晚降臨時,還可找家優質的民宿度過聽濤的夜晚!
近年來,烏石港所興建的遠洋漁港工程,已逐年完成防波堤、碼頭,當年的遺址也規劃成紀念公園,隨著賞鯨登島觀光活動的興起,使漁港成為假日休閒的絕佳去處,為方便遊客,還設有遊客服務中心。而烏石港北側堤防內側步道堤防成為傍晚漫步及觀賞龜山島的絕佳去處。